政策資本技術三層疊加 物流業駛入快車道
隨著電商的不斷發展,作為其標配的物流行業也在迅速地成長。從最初的普通平郵和快遞,到現在的冷鏈和智慧物流,物流行業一直深諳與時俱進的重要性。
物流需求繼續提升
近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了2016年前11個月的物流運行數據。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至11月,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208.8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比1至10月提高0.1個百分點;物流業總收入為7.0萬億元,同比增長5.3%,增速比1至10月提高0.5個百分點,物流市場規模呈現繼續擴大態勢;物流服務價格總體平穩。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副主任何輝表示,從2016年前11個月物流運行數據來看,物流實際需求在繼續回升,小幅回升需求的結構進一步改善。同時,物流的服務價格繼續保持適度回升,體現出物流需求的改善,另外物流先行指數繼續保持一個較高的水平,反映出穩中向好的態勢。
業內專家稱,隨著國內電商促銷活動以及元旦等節日的影響,物流需求整體向好的發展態勢有望進一步延續。從先行指標看,2016年11月物流業景氣指數新訂單指數為56.6%,較上月回升0.5個百分點;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9.3%,較上月回升1個百分點。兩項指數均保持較高水平,預示后期物流業務活動仍將保持回升態勢。
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在國新辦近日舉行的中國交通運輸發展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快遞業已經連續六年每年增長超過50%,現在已經位居世界第一,全球年快遞量約700億件,中國就占了300億件。“快遞領域近幾年降本增效的效果明顯,10年以前,中國一件快遞件30元錢。10年過去了,中國一件快遞件12.8元錢,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5。目前全世界快遞和郵政每天超過1000萬件的市場主體大概14家,中國就有6家,從量的方面,已經具備了做大做強的基礎,下一步應從質量上下功夫。”
快遞公司上市元年
2016年,為增加企業競爭力,多家快遞公司選擇上市突圍。趕在2016年圣誕節前,韻達正式接管新海股份完成借殼上市。此前的10月20日,圓通成功借殼上市,登陸A股市場。在最先追求上市的五大快遞巨頭(三通一達,以及順豐)中,順豐速運與申通、圓通、韻達貨運均以借殼的方式實現上市的愿望,中通則選擇赴美紐交所上市。2016年也因此被稱為是快遞公司上市元年。業內人士表示,從2016年各大快遞公司爭相上市的趨勢來看,2017年也將成為快遞行業利用資本進行全方面整合的元年。此前圓通上市后對快運企業的并購嘗試,以及申通實際控制人陳德軍表態不排除重組兼并上下游企業,都預示著快遞業將迎來全面洗牌。
近日,艾迪西與鼎泰新材分別發布臨時股東大會公告,有關申通、順豐借殼上市的相關議案全部獲得通過。其中艾迪西同時完成了董事會換屆、更名和變更經營范圍等事項,申通只等選好日期即可正式上市。而鼎泰新材則只完成了董事會換屆,其他變更事宜還有待宣布,正式上市的日期可能會延后到明年。按照申通的借殼方案,艾迪西擬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申通快遞100%股權。申通快遞作價169億元,其中股份支付金額為149億元,現金支付金額為20億元。其資金將主要用于申通快遞“中轉倉配一體化項目”、“運輸車輛購置項目”、“技改及設備購置項目”及“信息一體化平臺項目”等項目建設。而順豐的借殼方案則顯示,扣除中介費用及相關稅費后,配套資金將用于順豐控股航材購置及飛行支持項目、冷運車輛與溫控設備采購項目、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及下一代物流信息化技術研發項目、中轉場建設項目。
有專家指出,各大快遞公司急于上市是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快遞行業大整合趨勢。根據國家郵政局監測,2016年12月20日從一名貴州茶農手中寄出的一件包裹成為2016年我國第300億件快遞。如果按照13億人口計算,相當于人均發送了23件。與2015年相比,2016年快遞業務量增長了100億件,同比增長了53%。但自2015年開始,雖然快遞行業仍然保持高速增長,但是業務量和增速同比開始放緩,而且業務收入增速明顯低于業務量增速,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快遞單價在下降。當前,我國的快遞行業比較分散,快遞市場各類型實際從業主體逾萬家,其中絕大多數為中小民營企業,總體呈現出“多、小、散、亂”的特點,不少中小快遞公司存在經營不規范、主要依靠價格競爭、服務質量無法保證等問題,這也嚴重影響了整個快遞行業的形象,行業整合勢在必行。
有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快遞行業業務量前四強(CR4)和前八強(CR8)的行業集中度繼續呈現下降的趨勢,分別為50.4%和77.3%,均較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特別是CR4從2010年到2015年下降了近20%,說明這5年我國的快遞行業尤其是領頭的幾家企業競爭在不斷加劇。我國前三家快遞企業市場占有率僅為38%,都遠不及日、美前三家92.5%和90%的市占率。有分析人士認為,我國快遞企業或將經歷一個市場份額爭奪的階段,并催生出像聯邦快遞與UPS一樣的行業領頭企業。
智慧物流成趨勢
隨著物流行業的不斷發展,傳統的物流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本質為降本增效的智慧物流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既定方向。2016年是物流業的政策推動年、資本推動年以及技術推動年。無論是傳統物流企業還是電商物流企業,都在加速對智慧物流的探索。無人機、無人車、智能快遞柜、人工智能算法等新興技術也成為物流企業研發的核心。從各大快遞公司的借殼方案中也可以發現,它們的配套資金多將用于信息化建設等增強自身市場競爭力的智慧物流項目,向現代化物流企業的方向發展。
所謂的智慧物流,不只有新技術,還有開放與共享的態度。2016年,中國物流業的發展進入快車道,資本的涌入為傳統物流業再添一把火。與此同時,人工、場地、交通等一系列成本的上漲也為傳統物流業以及互聯網物流創新企業帶來了更為嚴峻的考驗。據了解,中國物流績效在2016年全球排名中位列第27位,落后于發達國家;而從全球鏈接指數來看,在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數據流等方面,中國只相當于全球鏈接水平最高的德國的1/2。在此背景下,智慧物流為行業提供了降本增效的解決方案,同時也成為物流業挖掘發展潛力的最佳方向。
同時,國家近年來也一直在支持物流行業降本增效。楊傳堂近日指出,近年來交通運輸部高度重視物流業發展,通過規劃引領、政策支持和一些試點、示范手段,加大推進物流業“降本增效”的力度,交通物流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下一階段,交通運輸部將通過暢通物流大通道,大力推進多式聯運,發展“互聯網+”交通物流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016年8月,交通運輸部出臺了《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完善銜接順暢的基礎網絡,構建集約高效的服務平臺,提升運輸鏈條的組織效率,健全匹配協調的標準體系,營造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這五大任務。其中有十九個方面的具體工作,核心在于通過拓展交通運輸服務領域,延伸服務鏈條,強化交通物流融合,激發物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市場活力,來提升物流業發展的整體效率和效益,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企業的成本降低。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借助大通道建設、電商市場的發展和工業4.0建設的推進,從傳統配送到集中配送、協同配送、共同配送,最后到智能配送,未來智慧物流的發展將有較長時間的戰略發展機遇期,行業整體有望保持30%至50%的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