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動物流車環比暴增8倍 12月能否再創新高
11月同比增長75% 環比上漲8倍
這么高的預期,依據來自于11月純電動物流車市場的爆發式增長。根據工信部合格證產量統計,今年11月份,國內純電動專用車市場共計生產15477輛(絕大多數為物流車型),同比增長75%,環比增幅達到驚人的8倍之多。在11月產量暴增的推動下,今年的純電動專用車市場累計產量也成功地由負轉正——從1-10月下降26%,發展到1-11月增長12%,累計產量達到2.63萬輛。
新能源汽車補貼,純電動物流車在11月份,表現最搶眼的企業主要有六家,分別是東風汽車、北汽股份、大運汽車、上汽大通、重慶長安股份和山西成功汽車。其中,北汽股份的月度產量居第一,達到4872輛,同比增長8.7倍;東風汽車緊隨其后,月產量為3837輛,同比增長325%;大運汽車月產量排第三,為1815輛,全部為凈增長;重慶長安汽車股份產量為958輛;上汽大通表現也很搶眼,達到866輛,同比增長217%。
2016年1-11月純電動專用車產量一覽表
“臨近年底,純電動物流車市場爆發式增長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市場需求確實很火爆,各企業都希望趕在12月31日前多生產和多銷售,這樣可以享受更多的新能源物流車財政補貼。”一位主流純電動物流車企業負責人告訴第一商用車網,“第二,這些產量中,其實有不少車已經在路上試運行,11月份工信部第四批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出來后,我們加緊上傳了合格證,因此體現在11月產量統計中的數字就很高。”
實際上,由于臨近年底,最新調整后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一直難產,因此,行業普遍認為新政即使發布,也要到2017年才能實施,再加上新能源車推薦目錄中首次有純電動專用車車型(第4批目錄一共有244款純電動專用車入選),12月的純電動物流車產量沖上4萬甚至6萬輛的歷史最高點,存在很大的概率。競爭格局頻頻變化 東風北汽大通居前三
跟新能源客車行業不一樣的是,純電動物流車市場由于剛剛起步,且門檻很低,因此,其競爭格局十分不穩定。這一點,跟新能源客車行業中相對穩定的格局不太一樣——新能源客車市場已經形成宇通、中通、比亞迪、福田歐輝等主流品牌領銜行業的發展態勢。因此,在純電動物流車市場上,去年產銷量較高的品牌,今年很多都已經“跌落神壇”。一些新品牌今年的發力,也讓它們超越了原來的主流品牌。這個市場的不穩定性,意味著,任何人、任何企業都有機會趕超。
具體來看,1-11月,東風汽車公司生產純電動物流車6355輛,同比增長22%,市場份額24.2%,行業地位沒有變化,仍舊是第一,其主打產品為7噸、4噸級電動廂式貨車;北汽股份生產純電動共物流車4892輛,同比增長3倍,行業排名從去年的第三,攀升到今年的第二;上汽大通的市場排名從去年的十名以外迅速攀升到行業第三,今年1-11月產量已經達到2816輛,同比增長534%,份額10.7%,其憑借V80寬體輕客型物流車能達到前三的行業排名,實屬不易;第四名大運汽車去年同期的產量是0,今年已經達到2187輛,全部為凈增長,占有率也提高到8.3%。第五名山東昊宇、第七名重慶長安、第九名成功汽車也是“黑馬”型企業,去年同期的產量都是0,今年1-11月已經躍升行業主流,分別1594輛、958輛和548輛,占有率升至6.1%、3.6%和2.1%。
反觀在去年市場上風光無限的企業,有幾家已經跌出行業主流排名。首先,蘇州金龍等企業由于受到今年騙補核查的影響,今年的產銷量已經暫時無力回天,發力要待明年;其次,重慶力帆、重慶瑞馳、江蘇奧新的市場產銷量大幅跌落,令人咂舌。重慶力帆在2015年的純電動專用車市場上的排名是第五,產量達到3600輛,今年累計產量只有個位數;重慶瑞馳去年的純電動專用車排名是全行業第二,超過4700輛,今年1-11月只有630輛,同比下降83%,排名跌至第八;江蘇奧新去年排名行業第八,今年跌出了前十,而且累計產量大幅下降71%,市場份額降至1%。
由于12月的市場產銷量有可能再攀新高,因此,2016年的純電動物流車市場,誰是王者,不到最后一刻,誰也不知道。